AI 20时代内容型产品的增长之道

来源:欧宝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4-02-01 22:30:29 点击:1次

  2023年9月9—10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腾讯大讲堂举办的【2023产品经理大会(北京站)】完美落幕。字节跳动前业务增长负责人朱凯老师为我们大家带来《AI 2.0时代,内容型产品的增长和变现之道》为题的分享,本文为演讲内容实录。目前大会回放已上架,戳此购买,即可收看回放:

  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下场做内容,比如淘宝、美团、支付宝都在做短视频内容。为什么这么多产品都在做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内容是一个能拉住客户、留住客户、并且快速实现变现的抓手,内容的巨大用户价值和商业经济价值慢慢的变成了行业的充分共识。

  在内容供给上,内容生产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AI将重构内容生产全链路,人和机器的协作模式也将重构。比如创作主体维度,已经逐渐从专业机构向普通用户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内容的终极形态将由AI生产。

  那么从事内容创作的我们,未来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与机器协调合作?目前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你们可以关注内容供给侧的变化,这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非常大影响。

  内容产品怎么做增长?以数字阅读类产品为例,可以围绕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消费、内容变现四个核心链路,重新系统思考每个模块和环节,从而进行赋能和增效。

  而以资讯类产品为例所搭建出来的赋能框架,在分发、互动等环节上,资讯类产品与垂类产品存在着一定区别。

  现在,许多行业都在进行行业会议,在了解怎么做策略、方法、工具和模型。那么,AI的到来会不可能会引起组织架构的变化?这里引用吴恩达《人工智能转型手册》一书中的观点,他提出了组织适应AI时代的关键动作:

  毋庸置疑,AI 时代的组织架构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那么,我们在AI时代下如何重新审视组织迭代?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

  上图中标红的地方即生成式AI,人工智能目前处在顶点的位置,意味着大家对于它的期望值很高。但当其落地低于预期时,则可能会产生泡沫。不过一旦有更多的用户得以满足需求,其发展又能逐渐回到高处。在经过近一年的炒作热潮后,生成式AI将进入落地应用阶段。

  在理解了当前的技术发展周期后,来看看这六个AI赋能内容全链路思考框架中需关注的问题:

  AIGC已经逐步应用于广告素材的创意策划、加工、生产、分发等环节,效果非常明显,为什么它的应用会这么广?可以看下面的几个特点:

  以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广告素材生产现状为例,他们有两类素材,一类为真人实拍素材,素材质量相对较好,但生产周期较长;一类为利用AI能力、通过机器大规模生产出的素材。当前后者的规模占比可能相比来说较低,但在未来一到两年后,或许95%以上的素材都会变成机器生产。所以我们大家可以看看是否有和广告素材相关的业务,从业务切入,进而获得利益。

  最终,结合AB实验及相应数据,我们正真看到某内容APP的机器生产广告素材较人工生产素材而言,已取得多项关键数据优势,并且后续迭代空间巨大。

  文本生成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下图所示。甚至在未来,文本生成的应用速度还会逐渐加快。

  某阅读类APP,通过AIGC生成推送内容标题,大幅度的提高了书籍标题内容生产效率。运营类工作可以思考后续是不是能够在内容生成工作中,利用相应的工具以提升效率。

  在当下,有各类小说智能写作助手能够全面帮助作者提效,小说智能写作有着丰富的能力场景:

  在某阅读类APP中,作者能够最终靠AIGC生产设计书籍封面和插图,可大幅度降低封面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同时可规避版权风险。

  某阅读类APP,通过AI对话机器人,和用户建立了深度互动社交关系,提升了多项产品关键指标。这不仅存在于二次元场景中,在泛娱乐场景中也同样成立,用户都能够和角色形成长线. AI赋能内容全链路具体实践——可控性问题

  从内容生成视角看,未来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如何逐步解决可控性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中寻找创业机会。

  思考明白自己产品/业务的独特价值很关键,需要找到最合适的生态位;市场空间大,但是找准位置更关键。

  当前阶段下,大家都没有壁垒,如谷歌研究员所说的,“谷歌和OpenAI都没有壁垒。”Meta推出开源大模型Llama 2后,开源的火种传递至了每一个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激烈竞争中搭建自己的大模型,这就导致壁垒的消失。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什么是最为关键的?可能是人才、执行和商业模式等因素。

  行业变化太快,需要更先进的学习能力。我们应该时刻掌握一手信息,并关注相应圈子,学会及时降噪,并打自己的KM系统。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实际业务,来看看未来是否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上一篇:品牌战略咨询的内容有哪些这几点要知晓!
下一篇:内容产品的结构链:一种互联网内容产品的认知视角